我的家乡美食黄山篇

我的家乡---黄山篇

黄山

黄山市古称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黄山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

臭鳜鱼

菜品简介:

臭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觉其很香很嫩。臭鳜鱼菜品鳜鱼形态完整,呈鲜红色,散发出纯正、特殊的腌鲜香味,肉质细腻,口感滑嫩,醇香入味。

菜品历史:

相传在多年前,沿江一带的贵池、铜陵、大通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因要走七八天才到屯溪,为防止鲜鱼变质,鱼贩装桶时码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并经常上下翻动:鱼到徽州,鳃仍是红的,鳞不脱,质不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异味。洗净后以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异味全消,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

虎皮毛豆腐

菜品简介:

虎皮毛豆腐是以安徽省屯奚、休宁一带特产的毛豆腐(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长有约3厘米长的白茸毛)炸制而成。是安徽省徽州一带非常驰名的传统特色佳肴,属于徽菜系-素食类。相传与明朝朱元璋有关。毛豆腐是徽州地区传统名菜。因利用豆腐进行人工发酵,让其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白色菌丝),故称“毛豆腐”。豆腐在发酵中蛋白质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味道较一般豆腐鲜美,因茸毛经煎炕后呈虎皮条纹而得名。“虎皮毛豆腐”的做法是“毛豆腐”先入锅煎炕至两面黄,再加调味品烧烩,食用时蘸辣椒酱。此菜鲜醇爽口,气味芳香,吃时别有一番情趣。

菜品简介:

问政山笋是安徽省徽州地区传统名菜,用歙县问政山所出产的竹笋炖烧而成。传统烧法中,一般都用腊肉和竹笋一起炖烧,故又称为腊香问政笋;后来该菜因加上香肠、香菇等增香,故称为两香问政山笋。问政山笋箨红肉白,质嫩味鲜,加之在烹饪过程中加佐料提味,成菜后,脆嫩可口,笋味微甜,如同鲜笋一样,吊人胃口。

菜品历史:

相传,南宋年间,徽商崛起,在杭城经商的歙人,思乡情浓,常托人捎去问政山竹笋尝新,以解思乡之情、怀故之梦。家人起早将破土的春笋挖出,在新安江行舟时,剥尽笋壳切后入沙锅,加江水,以炭火清炖,至杭州时打开沙锅,笋味香脆可口,宛如在家吃鲜笋一样美味。地道民间徽菜从此便成为了与徽商有关的思乡美食。

方腊鱼

菜品简介:

方腊鱼又名黄山方腊鱼,与北宋起义军首领方腊有关,是安徽省徽州地区传统名菜之一。

此菜以鳜鱼、虾为主料,运用炸、溜、蒸的不同烹调方法制成,一菜多形三味,香、咸鲜、微酸甜,别有一番风味。

菜品历史: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歙县人方腊率起义军在皖南山区与宋王朝的官兵交战,因寡不敌众,退上了齐云山独耸峰固守。宋军攻不上山,就在山下驻扎,重重围困,企图使义军断绝粮草后不攻自破。方腊苦无良策,甚是着急,一天忽见山上一大水池中鱼虾成群而游,便计上心来,叫大家捕鱼虾后投向山下。山下宋军将领见此情景,便误认为山上粮草充足,围困无用,即下令撤军而去,因而此菜又名"大鱼退兵将"。后来,徽州百姓为纪念方腊智退宋兵的故事,创制了徽菜佳品“方腊鱼”。

一品锅

菜品简介:

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特色传统美食,属于火锅类。“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在火锅里,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上块肉,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层是肉丸,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菠菜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量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即成。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诱人食欲。

菜品历史:

相传,此菜由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作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余夫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不绝。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便说原来还是“一品锅”!菜名就此一锤定了音。

图文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方颖颖指导老师:吕新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ixun.com/afhzz/5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