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每当秋季来临,满山遍野的栀子花便结果成黄栀子,这个时候,外婆便开始前往山上采摘金灿灿的黄栀子用以制作黄金豆腐。这道黄金豆腐的菜伴随几代人的记忆,是胃间的暖色,是朴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风味。外婆现在已经七十六岁了,身体却很硬朗。一副慈祥温暖的面容,干练的短发显得特别有精神。“现在很少人会做黄金豆腐罗。”见到我们前来采访,外婆坐在自家长长的木板凳上温和地与我们交谈,语气中又带有一丝儿无奈,但说到自己与黄金豆腐的故事却有说不完的话。在自给自足的上世纪四十年代,缙云山区的食物全部来自山灵,这也因为缙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幽深的树木紧紧环绕村庄,细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间,花草丛生,流水潺潺。外婆是从小看着母亲和奶奶取山间之水,用家中独特的秘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来的,六七岁起开始与家人上山采摘黄栀子。当外婆成家后,外公也是一个地道的缙云人,喝当地的水,吃当地的山野蔬菜长大。两人常常在一起制作黄金豆腐,有时给自己做,有时是为了给远方的儿女做,黄金豆腐逐渐变成了一根纽带,传达着细腻的、不可言传的暖意。它是外婆与儿女间的情感沟通枢纽,也是外婆与外公之间亲昵的家常日话。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食物也不再是单一的,大批外来的食物涌入,甚至一些转基因粮食一起改变人们对食物的观念。此后,村里也鲜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黄金豆腐来吃,而外婆与外公却一直坚持了下来。他们有对食物的偏好,来源于在缙云土生土长积累起来的基因。这份基因的底色背后,大概也是他们对缙云食物深沉的热爱及对山灵的敬畏吧。当人们吃到外婆与外公亲手做的黄金豆腐的时候,就会对他们的手艺赞不绝口。甚至,有时过节,邻家的女儿回家探亲想要吃地道的黄金豆腐,也会请他们帮忙做,他们总是笑呵呵地应承下来,就在院子里架上桌椅,备好食材,一步一步认真地做起来。看着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艺,拍摄人员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请教。果然,制作黄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时间均大有讲究。以及黄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黄栀子,均来源于缙云新建镇夏家畈村这个人杰地灵的村落的馈赠。草木灰是农人自家种植的稻干燃烧的灰烬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温,味甘平,具有宽中下气,利湿,行淤止血,消食积的作用。稻叶含类似花药黄质和蒲公英黄质的色素,茎、叶含少量还原糖和蔗糖。更有报道阐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矿物质元素,草木灰几乎都含有。关键是,草木灰吸水性强,豆腐被吸掉水份后吃起来口感特别劲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储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为了制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黄栀子是野栀子花的果实。等到栀子花溃败,再过数月的山灵的滋养,栀子花的树尖慢慢冒出黄栀子,采摘的时候不能让果实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栀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时候最适宜采摘。黄栀子,治热消渴,药用价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凉血、解毒的功效。外婆一边与我们认真地讲述一边不停地往切成长条状的豆腐上洒草木灰,“要让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经验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语言,虽然看起来简单的一个流程,外婆却反反复复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匀后,外婆与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掺杂着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儿女很喜欢吃,所以一直保留着做这个豆腐的习惯。”说起儿女,外婆一脸自豪,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均在大城市落户,“他们很少回家,但一旦回来,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饭菜。”“那是妈妈的味道。”当问及儿女会不会做黄金豆腐的时候,外婆摇摇头:“现在年轻人哪有耐心做这些,连地都没有人种了,哪像我们小时候那么野,动不动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语言里传达着时代不自觉的变化。物质富足的当下,人们逐渐远离天然的东西。那些,原本来源于自然馈赠的良物,人们正在与它们保持着一层隔阂。这是某种消逝。第二天,外婆与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里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两旁长满了葱茏茂盛的树。“我们这一辈人是喝纯天然的山泉长大的。”淘洗完后,外婆把洗干净的豆腐放进稻草水的锅种煮。这一个流程,是为了更进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残留物。出锅加了盐的豆腐显得特别鲜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层原先碾碎的调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摇均匀。这样,黄金豆腐金灿灿的形色立马就出来了。“豆腐一定要加盐,这样保持的时间才能够长久。”外公在一旁笑眯眯地说道。摇均匀之后,外公把金灿灿的豆腐端进用竹子搭起来的小屋,外婆把湿稻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架子上。这个熏烤的工序是重中之重,也是黄金豆腐做的好不好吃的关键。“湿稻草可以更好控制豆腐的熏染程度。”外公一边递给外婆黄金豆腐一边与我们说到工艺制作的工序。炭火也是取之自然,再加上松木粉,让其加热之后,慢慢把热气氲上来,这样豆腐就晕染上了松木的香气。冒着热气的含有松木香气的豆腐令人饥肠辘辘。松木原本香气十足,很早就被入药,这样拿来熏烤食物,不仅仅是天然的香料,也对身体起到了保健作用。外婆坐在一旁认真翻面,竟不觉热气的滚烫。“我们农人皮肤粗糙,这点热气一点儿都不算什么。”等熏好后,外公便接过外婆递来的黄金豆腐,他们的默契与日常的和笑言欢一样,染上一层温馨的气氛。熏制好的豆腐真的像一块黄金,口感坚实,味道香爽,再蘸上酱或者辣椒酱,那滋味,别提有多带劲了。每次吃豆腐的时候,外公总是习惯自己掰一半并把另一半递给外婆。初秋的小院,一阵风吹过来,山野的味与家常的味浓浓交织在一起……外婆与外公常年居住在这个村落,没有去过远方,而正是他们这种朴素的精神令活在富足的年代的我们进行了一些反思。如果说他们给身边的人做了多少次黄金豆腐,恐怕连他们都不记得,儿女早已习惯市场上的各色食物,但仍记得外婆这碗黄金豆腐的味道。只是外婆和她的黄金豆腐,曾经是偏远的山居人家家家不可或缺的美食,如今却在巨变的时代中逐渐沉默,或者有一天,它会不会淡远人们的视野,逐步消逝?如果说黄金豆腐是时代的温暖,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让其消失呢?